第138章 宋人雅斗的斗茶_诈宋
珀文小说网 > 诈宋 > 第138章 宋人雅斗的斗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8章 宋人雅斗的斗茶

 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,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,无不好此。其中茶道中的斗茶更是风靡一时,如同后世西班牙斗牛一般惹人眷爱。但不同的是,斗茶要文雅的多,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。

  安维轩只听说过宋人斗茶,却从未见过有人斗茶,难免不会好奇发问。

  一边煎煮着茶水,莫姨娘一边说道:“此前官人在家中苦读,如今初入官场正是不负皇恩为朝廷兢兢业业办公之时,哪得空闲浪费在这些俗事上,既然今日官人想知晓,诸位叔伯与妾身可细细与官人说上一说。”

  觉得自己方才所言有些不当,谭员外忙说道:“本朝斗茶者,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,围观者众多。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,轮流烹煮,相互品评,以分高下。斗茶,或多人共斗,或两人捉对厮杀,三斗两胜,其中斗茶内容包括:斗茶品、斗茶令和茶百戏。斗茶以茶新为贵,斗茶用水以活为上。”

  一边听自家岳父讲究这斗茶,安维轩一边看自家小妾冲泡茶水,只见此时的莫小妾在加过水后,用一种类似于小扫把名为“茶筅”的事物在击打茶汤,使茶汤打出厚沫,颜色逐渐从翠绿、奶绿到奶白,直至泛起满碗的雪花。

  看到茶到莫小妾打出的茶花,林道士不由赞道:“好茶花,不愧为御品龙茶,又经莫娘子的巧手调制,实是茶中上上品!”

  “这斗茶的第一斗便是斗汤色!”谭员外与自家女婿细说道:“首先要看茶汤的色泽是否鲜白,纯折者为胜,青白、灰白、黄白为负。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,茶汤纯白,表明菜茶肥嫩,制作恰到好处

  色偏青,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,说明茶火候己过色泛黄,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,则说明烘焙过了火候。”

  说到这里,谭员外指着刚刚点好的茶汤,接着说道:“斗过茶色之后便要斗汤花持续的时间长短与斗水痕。如果茶饼研磨细腻,点茶、点汤、击拂都恰到好处,汤花就匀细,可以紧咬盏沿,久聚不散,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。

  反之,若汤花不能咬盏,而是很快散开,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,这就输定了。水痕出现的早晚,是茶汤优劣的依据。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,但用水得当,也能取生,所以斗茶要了解茶性水质,及煎后效果,不能盲目而行……”

  观看了一番,安维轩突然心有所悟,这一套不就是后世日本的茶道么,现下在后世的华夏又有流行之势,这明明就是华夏老祖宗玩剩下不玩的东西嘛。

  看着自家打好的茶汤,莫小妾一边揉了揉因击拂茶水而有些酸麻的手腕,一边说道:“好在临安的水好,用的不是活水而是井水,却也能打出这般的茶花,若是换成天竺山上溪流里的活水怕是会更好,除此外雨水与冬日的雪水亦是好的。”

  随后莫小妾又接着说道:“这斗茶的茶令,如同吃酒时的酒令一般用以助兴增趣,行茶令所举的故事与吟诗作赋,皆要与茶有关,这诗词自是官人擅长的……”

  “书读的多了未必是好事,不就是喝个茶嘛,非要弄的那般麻烦啰嗦还要冒酸气!”对此,郑雄听和很不耐烦,将打好茶花的碗拿将过来便要解渴。

  “郑兄莫急!”见郑雄举动,谭员外忙阻止道。

  这边的莫小妾见状,想要阻拦又不敢。

  林道士则是连连摇头:“这夯货也只配喝那一文钱的盖碗大茶,哪里知晓什么茶艺!”

  被谭员阻止,又被林道士讥讽,郑雄悻悻的将茶碗放了下来,问道:“莫不是忙了恁半天,这茶还未曾泡好?”

  莫小妾忙说应:“郑伯伯,茶是泡将好了,但还有另一道程序未曾做下!”

  听言,郑雄一屁股拍在胡凳上,赌气似的说道:“好,我老郑就再等一等,看看你们泡茶还能泡出个花来!”

  林道士与谭员外对视了一眼,虽未说话却是笑了起来。

  取出四只建盏,莫小妾拿起之前打起茶花的茶盏向四只建盏分去,看着自家官人,口中言道:“茶百戏,又称汤戏或分茶,即将煮好的茶注茶碗中,其中技巧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。”

  说话间,四只建盏中的茶水被盛至八、九分满,再见莫小妾自茶具中取中一枝细茶笔在茶盏中勾勒起来。

  见得莫小妾持茶笔于茶盏中寥寥数笔勾勒之后,郑雄惊的脱口而出道:“啊?这茶还真能泡出花来!”

  茶盏中水脉茶花被莫小妾以茶笔利用,勾勒一番之后变成了一幅水墨图画。

  看在眼中,安维轩虽有些惊讶但也不至于惊奇。自家莫小妾以茶笔将茶水上被称为茶花泡沫勾勒成图画,与后世咖啡店里用咖啡和牛奶做成的拉花颇为相似,但无疑将茶花勾勒成图画的茶百戏在难度更高一些。全本看到茶盏上的图案,林道士不由赞道:“侄妇的茶道有大家之范,堪为林某所见过茶道大家中顶尖的一位。”

  林道士之所以称莫小妾为侄妇而不是侄媳,自是有讲究的,毕竟是小妾的名份,何况谭员外还在一边,更要注意一些。

  “莫娘子的茶艺堪称一绝,老夫我也实是佩服的很!”对于莫小妾展示出来的茶艺,谭员外赞道,随后眨了几下眼睛,忽变了口风问道:“莫娘子的父母可还好?”

  听谭员外发问,莫小妾一边用茶笔勾勒盏中茶花,一边说道:“妾身幼时,金人入寇建康,父母皆亡故于乱兵之中……”

  “真是个可怜的孩子!”听言,谭员外叹道,随即又说道:“你这丫头若不嫌弃老夫的话,就认老夫当做干爹,以后老夫将你视做己出。”

  这是什么个操作?听谭员外言,林道士、郑雄与安维轩不由的对视起来。

  突如其来的问话,令莫小妾也是一惊,有些迷茫的将目光投向自家官人,显然是在求助。

  略做思虑,安维轩明白了谭员外的用意,暗骂了自家岳父一句老狐狸,但又不能拂了自家岳父的颜面,挥手道:“认罢,认罢,反正我一样是要叫岳父的。”

  莫小妾也是个玲珑剔透的人,很快明白了谭员外的用意,又得了自家夫君的许可,忙放下手中事务,硊在地上磕了三个头,清脆的叫了声父亲。

  口中唤了一声好女儿,将身上的一块佩玉解下来送与莫小妾,谭员外说道:“这只是改口礼,待日后回到吴中带你见过你娘,为父再为你补办份嫁妆!”

  看透了自家岳父小算盘的安维轩不禁摇头,说道:“二位伯伯、岳父大人,茶要凉了,还是喝茶罢!”

  一口茶水下肚,安维轩不禁摇头,就算是御茶,茶叶沫与茶水混在一起的口感,着实是不大好喝,而且这茶饼中还添加了些不知名的香料明显压制了茶香,加之茶叶沫被打发起来,喝在口中粘乎乎的一点也不爽利,口感远不如后世的茶水清爽,香气也与后世的茶水相差甚远。

  宋代的茶与后世的茶,安维轩总结起来就是两点,后世的茶叶注重于茶汤的色泽与香气,相对而言宋代茶道多流于形式,注重于一番花里胡哨的操作,于茶中增加的香料盖住了茶叶的本味。

  此刻安维轩终于明白过来,为何紫砂壶于宋代便出现了,直到明朝中叶才兴盛起来,依宋代这种冲泡茶粉和茶饼的饮茶习惯,紫砂壶能够流行起来才是怪事。

  不过后世紫砂壶的价格真的是不亲民,随随便便一把用了紫砂泥的批量版茶壶动辄就数千,稍微有些造型像些样的动辄万把起步,绝非一般人能用得起的。

  这紫砂壶实在是暴利呐!

  就在自家岳父与林道士称赞好茶的时候,却见安维轩摇了摇头。

  见状,谭员外问道:“贤婿觉得这茶不尽人意?”

  “香料过重,盖住了茶的本味!”安维轩摇头道,忽想起上次谭员外带来的虎丘茶,说道:“依我看,这茶还不比不上岳父上次带来的白云花。”

  听言,谭员外摇头道:“那虎丘茶只是寺中僧人自家炒制的散茶,喝起来显得淡薄,只是以稀为贵,如何比的上御茶。”

  安维轩问道:“我大宋还有别的地方产这种散茶么?”

  谭员外说道:“散茶是蒸青,本茶或炒青一类的茶叶,有的地方把蒸青、炒青也称为草茶,只是这种茶味道寡淡,不为茶客所喜,加之文人雅士与朝中士大夫都喜斗茶,故而喝散茶的茶客大抵是些贩夫走卒,这散茶自然显得不上层次。”

  林道士也跟着说道:“自福建茶入贡,宜兴的阳羡茶也不再研膏,用炒制之法,也被称为草茶了!”

  原来在宋代不止流行茶饼,散茶也己经出现了,只是茶饼是上层统制阶级的心头好,散茶则是贩夫走卒喝的大路货。

  如此说来散茶还是有着很大的民众基础的,只是工艺制度上差了些手法,又差了些营销手段才兴盛不起来,此刻安维轩仿佛看到了紫砂壶的未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pwtxt.cc。珀文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pw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