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5章 莫爱他乡万两金_诈宋
珀文小说网 > 诈宋 > 第365章 莫爱他乡万两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5章 莫爱他乡万两金

  这一日,大宋时报上印于边角的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却很是令人注目,并且又很令人耐人寻味。

  本朝著名的才子、驸马、礼部侍郎安维轩北行使金,在余杭门外被一众伶人簇拥相送,并献上歌舞曲乐侑酒饯行。

  寻常人听得这则消息,无不称赞这是一段佳话,但落在本朝一众官员的眼中却成了响亮的耳光,生生的落在了满朝朱紫贵的脸上。

  虽然入仕较晚,安维轩有出使金国的经历,更金人皇帝被扣留过,还阴差阳错的做了驸马,现下又高居侍郎高位,妥妥的朝廷重臣。

  出使金国被扣,创办知识产权司、创办大宋时报,有这些经历光环在身,说是名臣一枚亦不为过,但大宋是怎么对待本朝名臣的,担任祈请使出使金国祈请渊圣回国,却没有一位当朝官员送行,这是大宋官员人性的扭曲,还是道德的沦丧?

  话说回来,这位安侍郎一没仗着是皇亲国戚胡作非为狐假虎威过,二做为商人没强买强卖过,并出钱出力推动本朝娱乐业发展,怎么就这么不招本朝官员喜欢,话说本朝官员也是娱乐业消费的主要力量。

  难不成是世人皆醉我独醒,还是百官皆浊我独清?从而受到百官排挤。

  总之,安大官人挥一挥衣袖走了,不带走一片云彩,只留下一地鸡毛,留下一片闲言碎语,外带一阵如毛毛雨般的吐沫星子落向朝中百官。

  ……

  前后不过月余,安维轩再次回到座落于吴县老县城的家中。

  前来相迎的竹儿,在问候完忙向安维轩身后打量。

  见竹儿举动有些怪异,安维轩问道:“你这丫头在看什么?”

  竹儿应道:“官人每次回家总是要带上位貌美的小娘子,我看看官人这次带没带回来,若是带回来也好向母亲禀报!”

  “说甚的胡话!”安维轩训斥道,又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:“官人我岂是那样的人。”

  在东院见过父亲母亲与不满百天的妹妹,安维轩做了会儿孝顺的儿子,慈爱的兄长随后回到自己居住的西院立时转换了角色,成了家里的老子,妻妾三人外带一直没有纳入房里的竹儿,将安维轩围绕在中间。

  接过比自家小妹年长半月。一尺多长的小女儿,一边疼爱的逗弄着,一边向家中那两个可以满地乱跑的长子长女问话。

  谭娘子与莫姨娘在一旁教着自家儿女礼仪,给自家爹爹行礼应话。

  嫡长女活泼可爱,完全随了正妻谭娘子的精明与精灵劲儿,一张小嘴应起话来甜的可人儿,很是讨人喜爱庶长子大郎则是随了莫姨娘的沉稳性子,端端正正的坐在小胡凳上,回答起话来一板一眼,颇有君子风范儿。

  胸大肚垂的黄姨娘偎坐在软椅上,眼中泛起母性的光芒,一边抚弄着肚皮一边温馨的看着这一幕,又不时以慈爱的目光来看着自己凸起的肚子,期望未来享受这般的时光。

  对着三个儿女,还有一个未出世的小家伙,安维轩心中很有充实感,有贤妻娇妾相伴,就算是不做官此生也是知足了。

  在家中闲居了几日,当然免不得卿卿我我几度云雨,以来缓解持久以来独身的旱情。

  只有几日的时间,家中不可久待,安维轩起程赶往平江与副使郑藻会合。

  临行之前,安维轩并没有与自家父母妻妾提起此行的危险些,只是说与寻常出使公干一般。

  ……77电子书在平江府与郑藻会合起程北上,柱三押解着运载私觌货物礼品的船只也一同随来。

  安维轩与郑藻这位皇亲国戚不熟,也没什么话可说,先是礼节性的问候几句,路上免不得要交流沟通,以便配合完成出使任务。

  二人都是皇亲国戚,被朝臣们归属于勋贵那一类,但都又有些不同,郑藻是郑皇后的侄子,郑皇后故去多年,所以郑藻的这个勋贵成份就有些水了而安维轩虽是驸马,却有着侍郎的实职,与寻常的勋贵又不大相同。

  郑藻心中虽很是羡慕安维轩,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,但也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这个礼部侍郎就是安维轩的人生巅峰了,便是此次出使有功,也不过再加个虚衔罢了。

  说起来二人颇有些同病相怜,都受制于皇亲国戚的勋贵身份,这辈子仕途前程有限。

  郑藻对安维轩颇有好感,除了同为勋贵的出身上,安维轩还教他发了几笔小财。

  于平江府起程,有数个与自家岳父相熟有来往的商贾徐某、张某、林某等人求上安维轩,欲贩货北上同行。拂不过面子的安维轩自然不能拒绝,又看不起这几个银钱,索性做了个顺手人情,将这几个商贾介绍与郑藻认识。

  话说自平江府至盱眙军路上税关无数,过往商贾不知要缴多少税,有了官船当护身符那实惠就是过关可以免税,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免得关卡的税吏盘剥,不知省了多少麻烦,好处是显而易见的。

  将这些同乡介绍与郑藻相识,暗中也提醒过了,众人将只将银钱送与郑藻便是,也算是结交了朋友,以后多了条路。

  郑藻得了实惠发了笔小财,自是感激安维轩,更觉得安维轩会做人会做事,二人的关系自然也是越发的熟稔融洽。不过心中却更加的疑惑,似安维轩这么会做人会做事的一个人,为何不去与秦太师交好,反而多有与之大唱反调的味道。

  前后不过十余日,谒船行至盱眙军运河码头驻泊,出使人员在盱眙军码头附近的驿馆稍做停留。

  当然,按照礼仪,盱眙军一众官员要宴请本朝出使使节,但安维轩明显可以看得出,盱眙军连同治下两县一众员对自己程式化的很,显然不想与自己产生什么交集,免得受到拖累。

  有过之前出使金国与交割岁币的经历,安维轩对出使行程与相关流程也清楚的很,当日与郑藻还有三节人员在馆中学习礼仪,次日一派联络官员渡过淮河告知金国有司,并探问金国接伴正、副使者是否己到。

  若金国接伴使节己至泗州,本朝则于第三日遣掌仪、引接等人员过淮河递交宋出使金国正、副使者的名帖。然后这些这些人员再同金国接伴正、副使派遣的先排书表或引接礼信司,一起将金国接伴正、副使者名衔至盱眙馆驿。

  四月初三这一日,整个使团的气氛微微有些凝重,今日渡河开始当式出使金国。

  就在安维轩于淮河边刚刚登上渡船,只看见岸上有几百号人聚集沿河边跑来,更有人唤道:“大人慢行,小的们感念恩德,愿以薄酒践行,还望大人不吝赏脸成全小的心想。”

  这说词……就不能换一个么?

  听得言语,安维轩心中很是无奈的想道。

  能做出这般动静的,惟有此前在交割岁币时,与自己有公事往来的盱眙军盱眙军通判陈成、天长县庄知县。虽说这般场景弄的毫无新意,情节台词更是老套,但却是屡试不爽的面子程式。

  很快一副官民鱼水情的动人情感大戏,在淮河渡口上演了,便是连淮河对岸的金人使节见到这一幕亦是心中感叹,之后尝与人言,南国贤臣者未有如安公者。

  半月之后的某一日,大宋时报又一处不大起眼的角落里,登载了一条豆腐块般大小的消息,引起许多人的注意,并于坊间口口相传。

  四月初三,本朝礼部侍郎安大人奉命出使金国,有天长百姓感念交割岁币之恩情,自发组织于淮河渡口备薄酒相送,其间侍郎大人被劝饮几至酒醉,于半酣处更抓起一捧黄土揣于怀中,吟念诗句云:“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。”

  另在此条消息注角处注明,此事是来往盱眙临安之间的商贾徐某、林某、张某亲眼所见,口叙而成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pwtxt.cc。珀文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pw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